三年前,熱愛閱讀雜誌的周筵川把多年來珍藏的海量國外刊物整理上架,在東區打造台灣第一間雜誌圖書館「boven雜誌圖書館」。去年他把版圖延伸到圖書館樓上,開了一間咖啡店,要把這間咖啡店當成一本實體雜誌般編輯經營。
「以前在唱片行工作的時候,店裡常常有各個領域的人出沒,我現在也創造了這樣的空間。」周筵川說自己在菜市場長大,逛雜誌博物館就像逛菜市場一樣,大家來了都是在找東西,不管是找食材做料理,還是找案例發想創意,食材和雜誌都可以是靈感的來源。
「開了一陣子後,陸續有會員反映想要一個更方便交談、討論的空間。」因此延續雜誌圖書館的概念,去年在圖書館樓上開幕的「boven cafe」自許為「靈感的場所」,店內除了定期展出主題雜誌,同時滿足大家交流互動的需求。
採訪這天boven cafe牆面上陳列了日本一間藥局發行的保健刊物,每期以一種疾病或症狀為主題,探討病因、預防、治療,聽起來很硬的題材,但是雜誌視覺的創意表現手法非常引人注目,像是把鼻炎比喻作山間兩道瀑布,用網紋哈密瓜敷面膜比喻拯救乾燥皮膚。優秀的創意和有趣的觀點讓它不只是一本刺激消費的藥局保健刊物,經營者和設計從業人員也能從中汲取靈感,就算不是當期雜誌,內容不會因為過期就打折。
boven cafe從啟動到開幕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,周筵川說:「當初有機會承租這個空間的時候心想:如果boven開咖啡店會是什麼樣子?其實有很多人問我接下來會不會做自己的雜誌?在boven cafe籌備過程中,我漸漸覺得這間咖啡館就是一本實體雜誌。」讓雜誌的封面主題、專訪,以及專題介紹的任何作品,走出紙本在生活的場域中展演。美食、旅遊、影音報導都能變成實體活動,看得到也吃得到。
最初對boven雜誌圖書館的規劃,是跟各個品牌合作打造一間showroom,館內任何商品,甚至連傢俱都能販售,但是開幕後接受了許多採訪,這些陳列變成自家招牌,看到地毯花色就想到boven,最後反倒是自己割捨不下了,儘管如此周筵川還是希望把空間變成一個定期更新的專欄,隨不同的主題變換。
這回boven cafe力求簡化,餐飲只供應最基本的品項:咖啡、茶、啤酒,幾樣甜點和鹹食。茶飲由琅茶Wolf Tea供應,啤酒則有丹麥Mikkeller、美國Deschutes,還有台灣的SUNMAI金色三麥。所有裝潢和設備都是無法再精簡的必需品,沒有無用的裝飾性設計,把空間留給未來活動的各種可能性。從boven雜誌圖書館到boven cafe,周筵川把閱讀轉換成體驗的嘗試,即將在今年展開。
-
ADDRESS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07巷5弄18號
-
OPEN12:00~19:30
-
WEBSI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