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Secret
Number

進階派VS精算派
※複習上一篇:看懂日本啤酒分類:啤酒、發泡酒、第三類啤酒
朝日|DRY BLACK
與暢銷三十年、強調「キレ(crisp)」乾淨收口的銀色罐身SUPER DRY比較,深色版本的DRY BLACK更強調「コク(rich)」的多層次風味,多了些許香草、牛奶香氣。做為穩紮穩打的第二棒,這款啤酒以「有點進階」、「想跟別人不一樣」的消費者做目標,同時也不會嚇到第一次購買的消費者。
朝日|CLEAR ASAHI櫻花罐
這是一支不以麥芽做為主原料的酒精飲料,麥芽含量甚至少到在日本酒稅法中被歸類為調製而成的「リキュール(利口酒)」,與市面上常見的罐裝調酒,例如:調情聖手水果雞尾酒、微醺紅茶沙瓦是同一種稅率下的商品。
不使用傳統原物料不代表不好喝,反而透過添加澱粉降低了全穀物釀造的技術層面問題:減輕DMS(玉米味)、雙乙酰(奶腥味)、乙醛(青蘋果味)這些不良風味的程度。稻草色的酒體、潔白的酒帽、乾淨利落的風味與收口,都與我們認知的商業啤酒幾近相同,一般消費者又怎麼會在意這是利口酒還是真正的啤酒呢?


酒稅法與市場發展
相對於日本依照釀造原料課稅,台灣僅以酒種課稅,啤酒大類固定每公升徵收26元稅金;對啤酒的定義也寬鬆許多,只要以麥芽、啤酒花為主要原料,經糖化、發酵製成之含碳酸氣酒精飲料,不管有沒有添加副原料或輔料,都可以稱作啤酒。
稅制與日本啤酒廠的發展息息相關,除了稅制之外,廣告強力放送下豎立的風味標準,也對市場發展形成深遠影響。例如日本啤酒公司對乾淨收口的一味追求,使得以威士忌與碳酸水調製的日本highball搖身一變成為消費者熱門選項。 然而日本政府也發現第三類啤酒因為稅率低、售價便宜,所以儘管消費者購買量增加,稅收卻反而減少了,因此正打算在2026年將三種分類的稅金統一。

向商業啤酒借鏡
儘管商業啤酒在風格表現上較為平淡,但其中也是有非常多巧思或商業考量在裡面,甚至比起精釀啤酒更加追求工程上的極致。而商業啤酒只是一種商業模式,並不代表啤酒本身好喝或難喝,與其每天抱著踩地雷的心態去嘗試千百種號稱精釀的啤酒,偶爾返璞歸真嘗試商業啤酒,說不定就如酒類專家王鵬老師所說,跨領域、跨文化的酒類學習,也能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發。
|相關文章|
看懂日本啤酒分類:啤酒、發泡酒、第三類啤酒